生物学院:师生聚力 同心战“疫”

发布者:admin_sw发布时间:2020-03-25浏览次数:1660

武职网讯(通讯员 陈智会)在举国上下共抗疫情的非常时期,生物学院师生踊跃参与战“疫”行动,他们或立足岗位,守初心;或投身于志愿,充当防疫知识“宣传员”、保供物资“采购员”、“搬运工”、“送货员”;或多方筹措,竭尽所能捐资捐物;只为早日打赢城市保卫战贡献一份力量

立足岗位,坚守初心

白诗文,2019届药品生物专业毕业生,毕业后通过公考进入东西湖走马岭街中心卫生院工作,疫情发生后,本已休假回家过春节的她,第一时间自愿申请返回工作岗位。“很多值班的同事被抽调到隔离点工作,卫生院人手紧缺,我必须返回岗位,义不容辞!”自26日返回工作岗位以来,针对与疑似病例接触过的居民、去过医院发热门诊的居民、一般发热的居民、治愈出院的居民等四类人群,每天上午、下午两次测温大排查,详细了解居民身体健康、生活需求,并登计汇总编册便是白诗文的常规工作。“作为一线医务人员,服务的对象具有特殊性,我深知专业、严谨的重要性,对疑似病例或已出院的居民我必须细致排查并跟踪把控,一旦有异常必须及时上报预案。”这个刚毕业的95后小姐姐言语中透出坚定与成熟。


图为:白诗文(左二)上门为居民测体温 

青春助力,志愿先行

“加入志愿者,我无比骄傲;生于种花家,我无比自豪!”经历此次新冠疫情,让2019届刚毕业的王泽宇更有担当,更显成熟。他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爸爸去世后,他便是妈妈唯一的精神支柱,“我要守护我的家,守护好妈妈!”这是王泽宇内心一直坚定的信念。二月的第一天,他和妈妈“齐上阵”同心协助疫情防控服务工作:为维持封闭隔离时期居民们的正常生活,妈妈如常去了中百超市分理生鲜蔬菜、王泽宇去了洪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参与了志愿活动,他被安排到应急与物资保障(社会捐赠)组,每天的志愿服务工作是在随叫随到的“搬运工”、“送货员”角色中不断切换,“有时成箱成箱的医用口罩、防护服需要快速分装上车送往对接的医院,半天搬运下来会发现腿发抖,但时间紧急,这些物资又是医护人员的战斗武器,能尽快送往他们手中我感觉特别骄傲!”



图为:王泽宇(右上)协助社区搬运物资

周娅敏,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人。疫情初期物资紧缺,周娅敏自愿捐款700元,并在219日响应学校号召为储备隔离点征集志愿时,第一时间积极报名,当下也是多次请缨参与疫情收尾及复工复产志愿服务工作。一直以来,周娅敏多是以“警嫂”的身份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她的爱人是一名人民警察,自疫情以来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中,连着两个月未回家,周娅敏必须居家照顾好年迈的公爹公婆及体弱孩子,同时还要兼顾学院学生的事务,负责全院学生每日安全汇报及学风管理等日常工作。“现在各地都在进行复工复产,小区、商超、广场等公共场所都需全面消毒;而且很多务工人员申请返汉、出汉,社区面临的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我力所能及地帮着分担,本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周娅敏说。

爱心聚力,乐善乐捐

“口罩已收到,谢谢!”、“防护服已收到,谢谢!”看着微信里一线医生朋友们发来一条条确认收到物资的消息,刘璋老师连日来纠着的心终于舒缓了些。“我的爱人和妹妹也是一线医护人员,防护服、口罩是他们的战斗武器,希望这点物资能解他们燃眉之急!”自疫情以来,刘璋老师时刻关注疫情变化,127日刘璋在研究生微信群里,了解到武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室急缺防护服和N95口罩,在国内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他立即联系在北美工作的同学及朋友,很快武昌实验中学北美校友会负责人便通过加拿大教会的慈善机构筹款、加急购,最后多方辗转先后顺利将100套防护服和5000N95口罩寄回武汉,并赠送给了武汉人民医院的消化内科和心血管内科。


图为:刘璋联系武昌实验中学北美校友会负责人捐赠的防护物资

同为医护家庭的刘明华老师对刘璋老师筹集物资的心情是感同身受,他的爱人也是一线医生,防护物资于医护工作者就是生命,疫情初期,刘明华积极联络身边从事医疗器械、卫生防疫、医药品销售等相关工作的同学和朋友,很快北京央企投资协会第一时间筹集到500套防护服,捐赠予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

图为:刘明华联系湖北中医院收到物资证明

“老师,我们也想为疫情防控做点什么!”生物工程学院药物17302班的徐杰和药营18301班的张浩展向老师表明自己的心意后,先后自发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资,在他们的影响下,疫情初期生物学院学生自发捐款共计5434元;其中,张浩展通过新闻了解到医务工作者最缺物资,于是建议将2018级学生筹集的3664元悉数买了牛奶、面包、水饺等食品物资直接寄到了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据悉,生物学院师生自愿捐款共计19881.08元。

图为:生物学生自发购买捐赠的食品物资

“无论是坚守岗位,守好本责;还是捐一点物资,献一份爱心,也许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同心战‘疫’的决心与信心,祝愿所有医务工作者平安健康!”我想这是生物学院全体师生的心声。